孙权称帝时的都城为什么是武昌而不是建业?
孙权称帝时的都城为什么是武昌而不是建业? 如果要说三国时期孙氏吴国的都城,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必然会是建业,也就是现如今的南京,的确建业在大部分时候都是吴国的都城,然而...
和珅倒台是刘墉一手推动的吗?
嘉庆帝手握实权后,很快便下令赐死和珅,和珅死的如此突然或许正是因为刘墉在背后加速了和珅的倒台。因为当时弹劾和珅的人正是刘墉的学生,此后嘉庆帝封刘墉为太子太保,全力侦查和珅一案,最后给和珅定了20条罪状。那刘墉与和珅的关系到底怎么样呢?实际上,他们并不是什么官场上的仇人,但多多少少有些利益相关的问题存在。而且刘墉也并非一名清官,他也做过一些随波逐流的事情。
清朝的刘墉,字崇如,号石庵,民间更喜欢叫他另外一个名字:刘罗锅。刘墉生于康熙五十八年(1719年),山东诸城人,曾祖父是顺治年间进士,祖父是四川布政使,父亲是大学士刘统勋。
刘墉早年进入官场是靠他父亲刘统勋的影响力,乾隆十六年(1751年)刘墉以恩荫举人的身份参加了会试和殿试。在清朝举人已经是老爷了,蒲松龄考了一辈梦想考上举人而不可得,而刘墉一出道就是举人。刘墉他爹刘统勋,是乾隆朝早期最重要的大臣之一,75岁时刘统勋在上朝的轿中去世,死后乾隆帝给予他古代文臣最高的荣誉,谥号文正。
刘墉从乾隆二十年(1755年)开始在地方为官,二十年间辗转各地,直到到了乾隆四十五年(1780年)方才回京。这时候和珅已经冉冉升起。自乾隆二十年(1755年)后,刘墉担任地方官时,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,当然,他也曾积极贯彻执行乾隆帝的旨令,查文字狱所涉的禁书,清剿反清复明的白莲教匪徒等等。
乾隆三十八年(1773年),其父刘统勋因病去世,刘墉辞官回家服丧,一般服丧时间是三年。乾隆四十一年(1776年),刘墉回京被授予内阁学士,同年十月和纪晓岚一起编制《四库全书》,纪晓岚是总编,刘墉是副总编,因功被提拔为户部右侍郎。这次进宫后不久,刘墉第一次与和珅有了接触,乾隆下旨让他与和珅审理山东巡抚舞弊案,和珅收了山东巡抚的银子了,有意袒护,被刘墉秉公执法,最后使山东巡抚国泰伏法。乾隆四十五年(1780年),刘墉升任湖南巡抚。乾隆四十六年(1781年),刘墉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。乾隆四十七年(1782年),刘墉奉调入京出任左都御史。乾隆四十八年(1783年),刘墉升任直隶总督、吏部尚书。乾隆五十一年(1786年),任职玉牒馆副总裁。乾隆五十二年(1787年)初,因泄露乾隆帝谈话内容被免去大学士职务。乾隆五十四年(1789年),因犯错被降为侍郎。吏部尚书应该是刘墉做的最大的官了!
乾隆四十八年(1783年),刘墉升任直隶总督之后与和珅有了交集,但是刘墉为官老奸巨猾,对和珅贪赃枉法之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再没有像查访国泰案那样锋芒毕露,反而变圆滑世故起来,甚至有点像东方朔那样喜欢说个笑话扮个小丑,博皇上一乐:“委蛇其间,惟以滑稽悦容其间”。
刘墉晚年,和珅红得发紫,刘墉则小错频出,比方说皇帝询问刘墉让戴世仪当知府可否胜任,刘墉回答说:尚可。连高宗都知道戴世仪这官是买来的,根本不堪其任。于是仁宗下旨狠狠申斥了刘墉一回:“即如本日召见新选知府戴世仪,人甚庸劣,断难胜方面之任,朕询之刘墉,对以也(尚)可。是刘墉平日于铨政用人诸事全未留心,率以模棱之词塞责,不胜纶扉,即此可见。”虽然下旨的是仁宗,但是传达的却是太上皇高宗的意思。
嘉庆二年(1797年)刘墉升为大学士,嘉庆在圣旨中没有一句赞美勉励之词,完全是批评和不待见:“大学士缺出已届匝月,现在各尚书内刘墉资格较深,着补授大学士。但伊向来不肯实心任事,行走颇懒,兹以无人,擢升此任。朕既加恩,务当知过,倍加感激,勿自满足,勉除积习,以副恩眷。”
看到嘉庆皇帝对刘墉如此不待见,和珅心里觉得很安慰,对刘墉也不再时刻警惕,转而将主要战斗目标对准了一直和自己针锋相对的王杰等人。
刘墉办事模棱两可,错误频出,但是官职却一直只升不降,秘诀大约就是这模棱两字了。模棱在官场上算是一种为官技巧,对很多事既不反对也不赞成,模棱两可含混应对。
等到高宗驾崩,第二天刘墉的学生王念孙就弹劾和珅,不过这时候的王念孙只是一个七品的吏科给事中,如果没有刘墉在背后授意,他敢吗?
很快调查和珅的差事就落到刘墉身上,刘墉被提拔加封太子太保,专门负责此案。此时年近八十的刘墉不再模棱两可,懒于应事,表现出的精明果敢一如当年他查办国泰案子时一样。很快就刘墉就查出了和珅的二十条大罪。罪证确凿,和珅被正法。
刘墉大事不糊涂,他劝仁宗不要扩大打击面,要尽快把和珅一案结束,以稳定人心,稳定压倒一切,毕竟新朝执政需要人才,仁宗采纳了刘墉的建议。这件事表现了刘墉官场老辣的一面。
嘉庆九年(1805年),85岁的刘墉寿终正寝,据说刘墉死时,“鼻注下垂一寸有余”。死后赠太子太保,谥号文清,入祀贤良祠,刘墉一生也算善始善终吧!
孙权称帝时的都城为什么是武昌而不是建业? 如果要说三国时期孙氏吴国的都城,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必然会是建业,也就是现如今的南京,的确建业在大部分时候都是吴国的都城,然而...
导致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是谁 杨贵妃只是背锅侠 安史之乱是唐朝最为重要的转折点,经此动乱,盛唐一去不复返。唐玄宗见证了唐朝的极盛期,也见证了大唐走向衰落,所以大家对安...
煮酒论英雄曹操为何不直接拿下刘备?他究竟在试探什么? 煮酒论英雄是《三国演义》中非常著名的一个故事,曹操邀请刘备一同商讨大事,结果曹操却把刘备提升到和自己一个档次,着...
嬴政在赵姬耳边说了什么使得赵姬含笑九泉 因为嫪毐的关系,而且又给嫪毐生了2个孩子这件事,让嬴政与赵姬之间产生了很深的隔阂,再加上秦赵结盟这个事儿,更是让嬴政与赵姬之...
徐惠对李世民有多痴情?唐太宗死后竟求早死 《武媚娘传奇》中,张钧甯饰演的徐慧是名门闺秀,同武则天也是好友,但后来因深爱李世民导致内心滋生仇恨,便设计陷害武则天,最后...
崇祯皇帝到底做了什么事情断送了大明江山? 我们都知道,崇祯皇帝是我国古代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。为了拯救自己的大明,兢兢业业,但是仍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,最终亲眼见证了自...
明朝为什么没有皇帝的庙号是太宗?其实和嘉靖帝有关 太宗是古代皇帝常用的一个庙号,从商朝开始便有商太宗太甲、汉朝有汉太宗刘恒、唐朝有唐太宗李世民、宋朝有宋太宗赵炅、清...
陈宫有没有诚心辅佐吕布 陈宫是东汉末年顶级人才,但后来因为看不上曹操对待名士的方式因此和他反目,最后选择加入吕布阵营。但陈宫好像并没有诚心辅佐吕布,他始终有所保留,...
明朝朱元璋为什么要将甘肃设立为军事重镇? 说起甘肃,可能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会是兰州拉面,好像只要是开拉面馆就会把“兰州”两个字加在前面,说明这个标签还是非常成功的。...
曹操一生错过几位人才 有这三人或将改变曹魏命运 曹操用人只有四个字“唯才是举”,只要是能力突出者便可得到提拔和重用,也正是因为如此曹操身边的人才才能络绎不绝,和东吴...
孙策不死有没有机会一统南方?或与曹操争夺天下 孙策也是东汉末年十分出色的将领,孙坚死后孙策割据一方,接连拿下江东五郡,为此后的孙吴政权打下基础。可惜孙策英年早逝,继...
三国时期的三个张苞分别是谁?除了张飞的儿子还有谁? 一说到张苞这个名字,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张飞之子,张飞的儿子的确叫张苞,但是在三国时期,也不止有张飞的儿子叫张...
曹丕的文采在三曹中如何? 三曹,是在文学史上的一种叫法,指的是汉末三国时期,曹操、曹丕、曹植父子三人,他们作为当时的风云人物,不仅在政治上叱咤风云,在文坛更是举足轻...
三国武将是怎样炼成的?士兵与武将的差距有多大? 武将与士兵的差距有多大?说道这个问题,差距肯定是有的,要不然武将拿什么去统兵呢?我们就从三国时期的史料记载当中在具体分析...
清朝皇室是怎么过春节的? 2019年的春节我们已经过完啦,要等到下个长假只能是8个月后的十一了。假期结束我们也该好好收收心,该上学的朋友乖乖上学,改上班的老老实实去上班,赚...
被李自成劫持的东宫二王结局如何 1644年3月19日夜,在曹化淳的带领下,李自成的大军顺利攻下紫禁城。崇祯帝自知大势已去,亲手逼死了自己的妻子周皇后,砍死女儿昭仁公主以及嫔...
道光帝为何独宠孝全皇后?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道光帝非常的感兴趣,因为大家对道光帝的了解都是感觉这位皇帝非常的不好声色,非常的谦谦君子的味道,对什么都没什么大的喜欢,但...
于成龙和康熙皇帝关系如何? 于成龙是清朝一代名臣,有着“天下廉吏第一”之称。初入仕途的于成龙已经44岁,他不顾好友阻拦,而且算是抛妻弃子来到偏远的广西罗城县任知县。此后...
萧皇后一生嫁了几次? 历史上美女自然是不少的,除了四大美女之外,还有很多可以说都是以美貌著称的,其中有一位堪称是历史上出嫁次数最多的皇后,也就是隋炀帝的皇后萧皇后,...
齐国为何不参加合纵 与其他五国有什么恩怨 战国末期,大局势就是山东六国与秦国对抗的历史,而这段历史中,就出现了合纵和连横两种策略,合纵就是让六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,形...
松赞干布死后,文成公主过的怎么样? 文成公主入藏,是唐朝时期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。公主前往其他国家和亲,目的无非就是保证两国暂时的和平,毕竟只有和平才能够带来好的发展,...
盘点三国中七大单骑救主人物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有看过三国演义吧?在这个名著当中,里面的英雄还是很多的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。不过在《三国演义》里面,赵云的单骑救主着实...
蒙恬死后,三十万军队都去哪了? 蒙恬最终的结局也是非常悲惨的,蒙家时代为秦国效力,结果秦始皇死后,赵高篡改遗诏,赐死了原本的继承人扶苏不说,还害死了蒙恬,然而蒙恬死之...
嘉庆抄了和珅的家,为什么后来后悔了 和珅,一说起这个人,很多人一定都会联想到另一个词“贪官”,的确,和珅很贪,说他富可敌国也毫不为过,所以当乾隆一死,嘉庆上位之后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