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操杀许攸算不算忘恩负义?许攸死因详解
曹操杀许攸算不算忘恩负义?许攸死因详解 曹操能够打赢官渡之战,战胜袁绍,许攸被认为是最大功臣。如果不是许攸背叛袁绍,向曹操献上夜袭乌巢的计谋,以曹操当时所剩不多的粮...
汉武帝得知太子刘据被冤死后,他作何反应
有不少历史学家认为,巫蛊之祸是西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。因为太子自杀,直接导致汉武帝失去了精心培养的接班人,而且很多大臣也遭受牵连,这才给此后霍光专政带来机会。不过汉武帝生前是有所醒悟的,他终于明白太子刘据是因为被江充逼迫,才不得已起兵,他并没有反意,可惜一切都为时已晚。想必当时的汉武帝一定会非常后悔,他在得知真相后,又有哪些举动呢?
西汉征和元年,汉武帝因为上了年纪,身体愈发不好。而皇后卫子夫虽不如当年得宠,但朝廷之中卫氏一族的权利却如日中天。朝中丞相公孙贺是皇后卫子夫的姐夫,他的儿子公孙敬声也担任着太仆一职。
恰逢当时有人举报公孙敬声目无法纪,贪污军费。汉武帝得知此事后,或许是出于削弱外戚力量的考虑,立即将他逮捕下狱。但碍于不让老臣寒心以及公孙一族与太子交好等原因,他又同意了其父公孙贺的求情。他答应公孙贺,只要他能缉拿流窜的大盗朱世安,便赦免公孙敬声。
然而,公孙贺虽成功地抓住了朱世安,却没想到不仅儿子没能得救,自己也搭上了性命。
朱世安下狱以后,不知与谁勾结,竟向汉武帝上书说公孙敬声与石阳公主私通,还说公孙敬声用巫蛊之术诅咒陛下。汉武帝派人查证,居然真的在他前往甘泉寺的路上挖出了诅咒专用的木偶。至此,武帝下令,灭公孙一族。而牵涉其中的石阳公主、诸邑公主和卫伉等人也被诛杀。
经过这件事,武帝深深怀疑是因为不止一人在背后诅咒自己,才使得他的身体每况愈下。恰巧当时后宫嫔妃为了争宠,竞相污蔑对方背地里诅咒皇帝。武帝大怒,处死了所有与之相关的妃嫔、宫人,并命令江充彻查此事,找出所有施巫蛊之术的人。
而江充这个人素来与太子不和,他知道武帝年事已高,不久就会离世,到时候,继位的太子必定不会让他好过,便想趁机拉太子下水。于是他便和巫师勾结,欺骗武帝说宫中蛊气深重,如果不清查皇宫,皇帝必然命不久矣。武帝信了他们的话,便命江充带人一一搜查后宫。
这正中江充下怀,他先是找了几个失宠的嫔妃做替死鬼,接着借此一步一步搜查到皇后和太子宫中。而江充事先也与人勾结好了,秘密地在太子和皇后的宫殿中藏下了人偶,和他一起搜查的苏文就是他的帮手。等来到皇后和太子宫中时,一搜,便是已经提前埋好的赃物。
太子见此十分震惊,江充便胁迫他说要将此事告诉在城外甘泉宫的武帝。惊惧不堪的太子在少傅石德的建议下,假传武帝的旨意,逮捕了江充和巫师等人并将其诛杀,只有苏文逃了出来。偏这苏文见到武帝,竟张口就说太子造反了,已经围了长安城。
武帝不信,派使者前去查看,不曾想这使者也是个胆怯的,还没进城见到太子就回来禀报武帝,说太子要造反。武帝信以为真,十分生气,立马遣调兵马派新任丞相刘屈氂去捉拿太子。而这边太子又以为父亲可能早就被江充等人控制住了,不然自己怎么可能这么被动。就这样,父子俩在奸人的隐瞒和欺骗下生了误会,一场血战一触即发。
而身为儿子的刘据又怎么比得过身为皇帝的父亲呢?不久,刘据就被逼得走投无路,只能上吊自杀,而他的母亲卫子夫也只能投缳自缢。
太子虽然死了,但是武帝还是十分气愤,将跟随太子的一大批人,无论是有没有参加兵变的,都给予了处罚,不是被灭族,就是被流放,反而那些追捕太子的,被封赏受爵。一时之间,无人敢劝谏武帝,为太子求情。
这个时候,壶关三老令孤茂站了出来,他上书武帝,说皇帝和太子是父子,太子的行为是因为皇帝不信任他,让江充这么一个地位低下的外人来威胁自己,他起兵杀江充只是为了保护自己,并不是要造反。而皇帝和太子都是被奸臣给蒙蔽了,才会走到如今这个地步。之后巫蛊一事也被渐渐证实是假的,车千秋也上奏为太子鸣冤。
武帝本就因为太子的死耿耿于怀,毕竟那是自己的亲儿子,又是自己培养了那么多年的继承人,看到这些奏折,他的愧疚和悔恨更是掩藏不住。终于,他认识到是自己的鲁莽害了自己的儿子,更是那些奸臣,那些小人从中作梗,蒙蔽了他的双眼,才使得他失去了自己的亲生骨肉。
《汉书·武五子传》记载,“久之,巫蛊事多不信。上知太子惶恐无他意,而车千秋复讼太子冤,上遂擢千秋为丞相,而族灭江充家,焚苏文于横桥上。”
为了惩罚这些害死太子的凶手,武帝灭了江家三族,又下令将苏文烧死。除此之外,当初奉命捉拿太子的丞相刘屈氂等人也没有逃过皇帝的怒气,都被诛杀,甚至被满门抄斩。真可谓“天子一怒,伏尸百万。”
在这一场巫蛊之祸中,有多少嫔妃、宫人,多少官员、百姓,无辜死去;更有有心之人借此构陷皇嗣,谋害太子,欲趁机谋夺自身利益;西汉政权的根基也因此遭受重创,官员流失,百信对天子的信任度也直线下降。
或许最初的最初,身为皇帝的汉武帝打击卫氏家族,只是想为儿子刘据扫平外戚专权的隐患,但没想到,却因此引发出一场父子兵戈相向的惨案。尽管最后汉武帝诛杀了那些谋害太子的人,但他的儿子刘据是真的再也回不来了,他只能带着对父亲的不满、带着满心的悲凉与惶恐独向黄泉。
曹操杀许攸算不算忘恩负义?许攸死因详解 曹操能够打赢官渡之战,战胜袁绍,许攸被认为是最大功臣。如果不是许攸背叛袁绍,向曹操献上夜袭乌巢的计谋,以曹操当时所剩不多的粮...
藩镇弱唐亡是什么意思? 说到唐朝时期的藩镇其实真的是很严重了,严重到直接会影响到了当时的国家的命运了,话说当时有这样一句话叫“藩镇强唐弱,藩镇弱唐亡”,那么这句话到底...
狄仁杰为何能善终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,早年侍奉过唐太宗,所以在她的脑海中,贞观之治时候的盛况是印象非常深刻的。再加上武则天从很小就受到过非常良好...
于谦必死的理由是什么 明英宗不仅是为“夺门”正名 夺门之变发生后,明英宗朱祁镇复位,为了给“夺门”正名,明英宗必须牺牲于谦,哪怕他知道于谦是忠于明朝的忠臣。于谦死的...
蒋济是一个怎样的人?信错司马懿亲手毁掉曹魏 蒋济是魏国四朝老臣,早年曹操将他视为心腹,后来在曹丕、曹睿时期也都身居要职。不过蒋济最后却成为了毁灭曹魏的帮凶之一,因为...
弘昼是如何从夺嫡之争中全身而退的? 弘昼是雍正皇帝第五个儿子,也是乾隆皇帝的弟弟。雍正晚年也对立嗣之事犯了难,他一共有10个孩子,虽然只有几位参与立嗣之争,但依然会在朝...
朱棣为什么钟情于道教?他是如何扶持武当的? 明朝初年嗜佛成风,朱棣为了改变这种风气开始大力宣扬儒家思想,并且扶持武当道教。朱棣利用科举和修书来拉拢全国的知识分子,然后...
窦宪大破北匈奴,为什么后人对他评价却不高 窦宪虽然曾大破北匈奴,立有战功,但后人对他的评价主要还是负面为主。其原因,主要还是因为窦宪留下的劣迹太多,他被很多文人认为...
诸葛亮为人要比司马懿更为谨慎,根本不敢犯下一丝错误 刘备去世后,诸葛亮成了蜀国的主心骨,不过这对于诸葛亮来说却是一件压力倍增的事情。诸葛亮也想为刘备报仇,但眼下的重...
唐宣宗李忱为何装疯卖傻三十多年?说明了唐朝的什么现象? 历史上还真的少有像李忱这样,装疯卖傻三十多年的人,就算不是皇帝,这样的人也少有,毕竟装疯卖傻意味着每时每刻都必...
李斯为什么背叛秦始皇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李斯为什么会背叛这个秦始皇了,其实这个问题也还是非常值得讨论讨论的,如果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网友可以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了,看...
成蟜为什么要叛秦投赵? 成蟜是嬴政的弟弟,不过他们兄弟的关系并不怎么好。嬴政曾派成蟜出兵攻打赵国,但成蟜却在屯留叛秦投赵,结果他的部下因为连坐被处死,成蟜则在赵国得...
唐玄宗跟杨贵妃洗澡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? 说起杨贵妃,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,我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,唐玄宗的宠妃。古代时期的华清宫有着很多提供沐浴的温泉,作为宠妃的...
清朝皇帝的儿子都是王爷吗 说起王爷,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词不会陌生了,在古代属于身份非常显赫的王族。获取很多人都认为,清朝王爷上都是皇帝的儿子,其实严格来说,清朝的...
晚清最美格格是谁 说到我国历史上的那些著名的女性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那些巾帼英雄了,比如穆桂英、梁红玉等一些爱国女英雄了。除了这些之外就是那些能够掌握着生杀大权的女...
狄仁杰的“同凤阁鸾台平章事”到底是个什么官? 狄仁杰这个名字,大家应该都已经是非常熟悉了,不管是从民间故事,还是影视剧、小说当中了解也好,狄仁杰神探的名号可以说已经...
关羽称张辽武艺不在他之下,那张飞和张辽究竟谁更强 关羽、张飞都是三国顶尖将领,关羽曾对张飞说:“张辽武艺不在你我之下”,能得到关羽的认可,说明张辽的确有两把刷子。在...
宋襄公一度成为楚国人质,为何还能位列五霸之一? 宋襄公是宋国第二十任国君,《史记索隐》和《汉书注·诸侯王表》中,将宋襄公列为春秋五霸之一。不过很多人觉得宋襄公并没有带...
晋国六卿并为四卿事件介绍 晋国原本是春秋四大强国之一,但晋国内部六卿争权情况十分严重,从而导致六卿并为四卿,也为此后晋国分裂埋下隐患。晋国六卿全部是世袭制,但各卿逐...
建福宫烧掉了多少文物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,修建建福宫用来放置他收藏的珍奇文物,后来嘉庆皇帝将这些宝物全部封存起来,建福宫也就成了一座宝库。宫中不少太监都打起了建福宫的...
李世民为什么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尉迟敬德? 尉迟敬德,作为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,在李世民面前,他自然是非常有分量的。而且,尉迟敬德,也就是尉迟恭,他更是后世包括...
雍正皇帝为乾隆留下多少遗产?除了钱财还有更重要的东西 雍正皇帝在位时间并不长,和康熙、乾隆相比只有他们五分之一的时间,但雍正皇帝死后却给乾隆皇帝留下了一笔不菲的遗产...
满城之战宋军是如何击败辽军的 满城之战对于宋军来说,最后能击败辽军实际上有些运气成分,这多亏宋军在当时的应变能力。满城之战辽军看似是要进攻镇州,实际上这并非他们的真...
尚可喜和尚之信为什么反目? 尚可喜是明末清初将领,他先是抵抗后金,然后又叛降清军,此后为清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。但尚可喜最后却跟长子尚之信反目,尚之信在三藩之乱中擅...